立夏时节,万物繁茂。如同往常每一个清晨一样,葛平荣早早来到幸福院里,侍弄侍弄院墙旁的小菜园,收拾收拾屋内外的卫生。待一墙之隔的村幼儿园把午饭做完打包好,她又不慌不忙地赶往需要送餐的老人家中,准时将热饭送到老人的餐桌上。 作为高泽街道范疃村的幸福院公益岗,对于葛平荣而言,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情怀。虽然因为疫情原因,幸福院已经冷清许久,但是,日复一日地坚守好阵地,已经成了他日常生活中不能割舍的一份责任。如今,为幸福院专设的小菜园长势旺盛,屋内屋外窗明几净,只待疫情散去,幸福院重现热闹场景。 一菜一汤,尝出幸福晚年;一粥一饭,品出温暖民生。近年来,高泽街道聚焦破解农村养老难题,以党建引领赋能,大力推进幸福院和幸福食堂建设,通过专题安排部署、县内考察学习及街道内观摩评比,从一餐热饭入手,不断补短板促提升,全面抬高民生幸福标杆,同步实现食有所安、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乐,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转变,全力打造“颐养高泽”,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 多种方式建设阵地,实现“食有所安” 高泽街道坐拥工业园区,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建设用地严重不足。针对这一实际,街道引导各村因村制宜,采取租赁经营式、合署运营式、场所改造式等多种盘活现有资源的幸福院和幸福食堂打造方式,走好差异化运营之路。同时,统一建设标准,按照有标识、有人员、有设施、有台账“四有”标准,制定严格的运营考核办法,确保规范化、有序化、可持续化运行。 租赁民房式 秦家庄、邱村、东楼等村庄结合各自村情,租赁村民闲置房屋,通过简单翻新实现快速运转,年租金4000-5000元。 合署运营式 西高泽村将村卫生室与幸福院合署打造成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范疃村幼儿园屋后有一处舞蹈室独门独院,位置、面积都很合适。在知道村里没有合适的地方建幸福院时,幼儿园主动将该房屋让给村里打造幸福院。并依托幼儿园的厨房为老人制作面食。 场所改造式 汪崖、赞子崖等村依托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现有房屋、在村委大院闲置地块加建联排房屋等方式建设幸福院。 多方联动筹措资金,助力长效运转 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幸福院建设资金缺口大的实际,街道突出多方联动,形成协同建设合力,采取“街道补一点、集体拿一点、村里筹一点、企业捐一点”的资金筹措方式,多方链接资源保障资金来源,确保实现常态长效运转。 专项资金启动 街道专门拿出30万元“老有善养”专项资金,每村拨付5000元作为启动资金,缓解了村集体资金压力。 驻地企业援建 东楼等村充分发挥驻地企业多的优势,通过争取企业资金支持实现结对援建;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动村民捐款捐物实现合力帮建。 帮扶单位共建 汇聚各方合力,积极争取包联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帮扶支持。秦家庄村帮扶单位审计局捐赠桌椅、电视、空调、厨具等幸福院基础设施价值近4万元;辉沟子村包联单位多次捐赠米、面、油等物资。 通过多方联动 设施配套完善 多维构建服务体系,打造“颐养高泽” 在人员配备上 每个村配备配强了1-2名公益性岗位作为养老服务员,具体负责做饭、配送等老年人日常照料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各村两委干部、三春晖志愿服务队、蒲公英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全面充实助老为老人员力量。 在配餐方式上 采取“中央厨房 集中就餐 分批送餐”的多维服务模式,32个村幸福院由村公益岗专人做饭;22个村幸福食堂依托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集中配餐,每餐5元,满足老年人的差异化便捷就餐需求。 在服务模式上 创新融合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等健康和精神需求。范疃村幸福院老幼共建,不仅为老人做饭,还定期组织儿童为老人表演节目、亲情陪伴;西高泽村幸福院医养结合,一墙之隔的村医每天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及心率,及时提供疾病预防、康复指导等服务;各村创新自选动作,定期开展“爱从头开始”、夕阳红茶话会、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从“吃饭难”到“吃好饭”,从“空巢独居”到“精神乐土”,幸福院、幸福食堂传递了为老服务的温度,也奏响了惠民生聚民心的“最美和音”。截至目前,高泽街道共有具备医养结合功能的驻地养老中心一处、幸福院32处、幸福食堂22处,实现“老有善养”全覆盖。下步,街道将持续擦亮“颐养高泽”品牌,坚持硬件水平和服务质量两手抓,全力打造老人开心、子女安心、组织放心的“三心”幸福工程。(文明五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