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织就更密更牢的民生保障网 莒县用心用情 托起“老少困”稳稳的幸福 “不用自己动火了,到了饭点来坐下就吃,现在我们老两口吃住在幸福院,大家伙在一块聊聊天,非常快乐。”近日,在库山乡解家河村幸福院,杨成吉说起的他的生活,难掩喜悦之情,“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好日子,赶上了。” 81岁的杨成吉有三个孩子,因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家里只有他和83岁的老伴解守芬。“年纪大了,也不愿意去赶集买菜了,以前生活就糊弄着过。”杨成吉感慨,“村里建起了幸福院,对老年人来说,真是解决了大难题,再也不用吃凉饭了。” 中午时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老人们陆续到来,三五一桌,边吃边聊,有说有笑。油煎豆腐条、猪肉炖萝卜、清炒蚕蛹、白面馒头......浓浓的饭菜香味弥漫着整个食堂,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平时,饭菜都是荤素搭配,顿顿有菜有汤,中秋节我们为老人准备了羊肉。”解家河村党支部书记解则江说,村幸福院2018年7月投入使用以后,就为70岁以上老人、60岁以上特殊困难户免费提供吃住。 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莒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人和儿童的关爱,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持续发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目前,全县共有养老机构10处,养老床位达到17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395张;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7处,实现对住宅小区全覆盖;建成农村幸福院911处,构建起了覆盖县、乡、社区、村四级的养老服务网。 莒县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挂职),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和儿童福利工作负责人缪久庆介绍,莒县创新实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985”工作体系,实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全覆盖,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1838元/人/月;针对残疾儿童和家长对康教融合的期盼日益增强,莒县创办全市首家公办特殊幼儿园,目前在园特殊儿童40余名,弥补了全县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空白。 今年以来,全县累计为孤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823.91万元,助学金31.7万元,为740名残疾儿童免费提供康复救助服务。 特殊困难群体是民生保障的主要对象,保障基本民生、托住底线最为重要。莒县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帮扶政策的叠加效应,“拉一把”“托一把”困难群众,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扫码,政策都在手机上,写得也很清楚,不用再跑到镇上或者县里了,很方便。”在长岭镇石井一村,蒋大爷想了解办低保的条件,看到村里贴着社会救助政策“一码查”二维码,便用手机扫了其中的城乡低保办理服务指南二维码,很快,他就了解到了办理低保的条件、程序以及和低保有关的其他救助政策。 莒县积极推动“互联网 救助”,梳理11个政府部门、20个大项、34个小项的救助政策形成二维码,实现“社会救助码上知”全县村居全覆盖,大力推广“阳光救助掌上办”小程序,目前,全县共开通839个账号,20个乡镇街道实现了掌上办全覆盖。 在困难群众日常申报社会救助的基础上,莒县将每月10日确定为“困难群众救助·主动申报日”,并不断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主动预警机制,实行线上大数据分析与线下实地入户全覆盖,将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低保标准1-1.5倍的低收入家庭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今年以来,共为2928人次数发放临时救助金193.52万元,“救急难”作用进一步发挥。 同时,莒县扎实开展低保扩围增效工作。今年7月以来,全县新纳入城乡低保1496人,增幅居全市第一。目前,莒县低保覆盖率达3.6%,居全省第6位,更多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今年1月起,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919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749元/人/月,分别增长5%、7%。1-8月,全县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41亿余元。 此外,莒县持续统筹用好各类救助资源,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政府救助与医疗救助相衔接,开展“莒力助·慈助康”大病救助活动、“莒力助·慈扶老”困难老年人助餐网络募捐项目等;动员引导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参与社会救助,重点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亲情陪伴、生活照料、社会融入等关爱服务。 “一老”情牵夕阳 “一小”情系朝阳 “一困”牵系社会 莒县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保障底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莒县发布 孙业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