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秦美玲像往常一样来到城市书房文创园馆。这一天她格外忙碌,既是小读者们专属的节日,也是日照首批建成开放的城市书房两周岁的“生日”。对她来说,“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作为全民阅读推广人,日照城市书房文创园馆、水榭馆、樱花园馆的运营管理者,两年来,秦美玲见证了城市书房的成长,也真切感受着经由文化的滋养,一个城市性格与气质的动人嬗变,一城居民求知向善的精神力量。 同一时间,刘氏盘扣第五代非遗传承人刘冬梅,则将她的盘扣缝制技艺搬到了五莲县幼儿园的课堂上。随着一针一线的巧手缝制,优秀传统文化慢慢地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 于是,现代的城市书房与传统的文化技艺,在日照合纵连横的文化版图上,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融入市民们的生活日常。 文化的力量根植人心,才能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直是日照文化发展的核心要义。 自2020年以来,基于对城市文化发展和大众精神生活需求的关键性把握,日照连续三年将城市书房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高标准建设了集图书借阅、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功能为一体的41处城市书房,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600余场次,累计接待读者超379万人次。 每一天,与城市书房有关的故事都在上演。只要有时间,73岁的市民葛连金每天都会到樱花园馆,埋首于静读的安然;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学教授,从读者变成水榭馆国学经典诵读会的讲师;性格内向的幼儿园教师,主动要求成为文化志愿者,为城市书房的孩子们讲绘本故事;也曾有满头白发的环卫工人在工作间隙走进城市书房,在桌前捧读书本,静享书香…… “这些故事在整个城市的阅读场域里,只是‘沧海之一粟’,但已足够令人动容。”每日奔忙于书香的秦美玲深深体验到,在日照,以阅读为蓝本的幸福生活,已成为人们内化于心的日常。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城市书房项目带来的文化温度,可视作日照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奋力打造“阳光阅读 书香日照”文化名片,不断延伸和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个诗意缩影。 不仅如此,随着市图书馆新馆、市博物馆新馆、市美术馆新馆、日照市大剧院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继落成,城市文化生态内涵更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为完善。目前全市已有国家一级图书馆1家、二级图书馆3家,国家一级文化馆5家,国家二级博物馆2家、三级博物馆1家。同时,一系列书画展览、文物展陈渐次拉开帷幕,《倾城之恋》《雷雨》《武则天》等知名ip舞台剧不断引进,持续丰盈塑造着日照文艺、时尚、优雅的城市气质。 以多元场景延伸文化服务供给,日照在每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常态化开展读书沙龙、非遗体验、艺术培训、文化创意大发vip彩神的产品展示等文化活动,策划组织非遗文化、全民阅读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等文化“七进”活动,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融于群众生活的角角落落。 在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山东手造”成为被施以重彩的关键热词之一。 自3月份起,按照省委、省政府《“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助力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创新,我市组织开展了“山东手造·优选日照”评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了农民画绣、鱼拓、黑陶、皮影戏、割花等50个精品项目,这些发端于渔海耕织的草根艺术,见证了日照的历史变迁,又借新时代的浪潮,摇身变成一件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手工艺品、底蕴深厚的艺术品。 以农民画绣为例。由日照市锦丽工艺品有限公司出品的《乡村新貌》系列绣品,将农民画图样以现代工艺刺绣在布面上,把日照风情和民间生活勾勒在一个个桌旗、抱枕、杯垫、布包之上,不仅让无法获得市场价值的“土味”农民画艺术重获新生,也为手工艺品赋予了“灵魂”,一经问世便获市场强烈反响,很快脱销。 十余年来,农民画绣还先后斩获国家文化部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奖、第四届山东大众艺术节金奖等十余项大奖,部分作品还被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收藏,被山东省政府列为外事礼品走出国门,先后在美国、韩国、东南亚等地举办展览。 可以说,以艺术的个性与创意赋能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两创”、实现日照手造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更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刺激了文旅消费,让优秀传统文化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飞入寻常百姓家”。 漫步眼下的日照,文化之雅弥漫街巷角落。一处处精致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城乡,一次次文化体验和便利阅读“转角”便触手可及,一场场非遗活动、书画展览、剧目演出如火如荼……文化的养料,已渐渐渗透进城市角落和生活点滴,滋养灌溉着人们的心灵,让“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焕发出别样的神采。(全媒体记者 李晓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