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生活的魔方拧回了原位,农历甲辰龙年腾跃着向我们走来,熟悉的烟火气飘进大街小巷。赶年集、扫房子、磨豆腐、写春联、挂灯笼……过年的气氛在欢快的忙碌中推向高潮,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上写满了期待。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节日比过年更能荡起人们的思乡情感了。每逢过年,无论离家有多远,都无法阻挡对故土的真挚呼唤。穿越春运的拥挤人潮,放下一年的劳累和疲惫,带上新年的期盼和祝福,我们回到故乡,回到起点,在浓浓的年味中,寻觅悠悠的乡愁,汲取前行的力量。 2月1日起,我们特推出“迎新春 品年味 忆乡愁”系列评论文章,与广大市民网友一道,感受春节的喜庆团圆,品读年味的馥郁浓香,追忆乡愁的情意绵绵,敬请关注。 再远大的前程,都从家起步; 再忘我的奋斗,家都是归宿。 1月26日,2024年春运大幕正式开启,人潮涌动的春运大军再次奔向天南海北,行色匆匆的身影写满了牵挂,鼓鼓囊囊的行李里装满了思念,构成了春运这一特殊时期最真实、最动人的风景线。 1954年,“春运”二字首次出现在媒体上。那时,春运的“主力选手”是学生、机关干部等,大家坐着绿皮火车,慢慢“颠”回家乡。70年过去,人们乘坐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路途的时间越来越短,春运的新鲜事儿也越来越多。 春运,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见证。曾经,春运是拥挤、漫长的旅程,人们背着沉重的行囊,在车站焦急地等待。如今,随着交通的日益便捷和服务的优化升级,春运的体验也在逐步提升,“想走就走”这件曾经的奢侈品,成为普通人的日用品。“银龙穿越山水间,千里江山一日还”不再是诗人笔下的诗句,而是可触可感的出行场景。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时速40公里到350公里,从“咣当响”到“静悄悄”……中国铁路用举世震惊的“中国速度”跑出了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从十几年前通宵排队、连夜买票,到现如今“一部手机走全国”“动动手指搞定车票”;从人挤人的候车站,到如今宽敞明亮、秩序井然的候车大厅…春运的每一个环节也映照着神州大地的蒸蒸日上和百姓生活岁岁变迁。 春运,是温情脉脉的舒心之旅。无论是车站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引,还是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都为春运增添了一抹亮色。正是因为有这些平凡人的坚守与付出,千方百计打通旅客出行从起点到终点的全链条、各环节,保障旅客安全,才让每一段旅程都成为一场愉悦的旅行,让春运变得更加温暖。日照汽车站调配充足的运力,加强车辆安全检查,优化班线设置;高铁日照西站通过增加检票口、车次、值班人员、增设志愿服务人员;日照机场聚焦旅客需求与关切,开通“春运绿色通道”,主动为旅客提供问询导乘、自助值机、托运行李等服务……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的“组团”推出,不仅让旅客“走得了”,更“走得好”。 春运,是家与远方的情感纽带。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很多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但只有家人关心你累不累。”每逢此时,踏上归途,我们就不再是那个衣着光鲜的城市白领,不是那个建设高楼的民工,不是那个风雨无阻的外卖小哥,而是夫妻、是子女、是父母,是爱着与被爱的人。村头大树下,一根拐杖支撑了365天的望眼欲穿;客厅餐桌上,一壶老酒煮烫了365夜的阖家团圆;黄河大集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熟悉亲切的乡音承载着童年记忆和浓浓乡愁,在呼唤着你回家。 山河滚烫,春节“回家”永远都是我们最美的“情话”。春运路上,有人为爱奔波,也有人为爱坚守,但总有人,用他们独有的方式在守护着你,让幸福满载归途。你听,一声声汽笛响彻大江南北,一声声笑语从万家飘出……(图片源自网络) (叶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