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生活的魔方拧回了原位,农历甲辰龙年腾跃着向我们走来,熟悉的烟火气飘进大街小巷。赶年集、扫房子、磨豆腐、写春联、挂灯笼……过年的气氛在欢快的忙碌中推向高潮,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上写满了期待。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节日比过年更能荡起人们的思乡情感了。每逢过年,无论离家有多远,都无法阻挡对故土的真挚呼唤。穿越春运的拥挤人潮,放下一年的劳累和疲惫,带上新年的期盼和祝福,我们回到故乡,回到起点,在浓浓的年味中,寻觅悠悠的乡愁,汲取前行的力量。 即日起,我们特推出“迎新春 品年味 忆乡愁”系列评论文章,与广大市民网友一道,感受春节的喜庆团圆,品读年味的馥郁浓香,追忆乡愁的情意绵绵,敬请关注。 近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大集,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许多在市区居住的市民也驱车前往,赶集、逛集,重拾乡村生活的乐趣,感受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临近春节,赶大集、备年货成为不少山东人年前的一件大事。 大集,是乡村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赶集,成为乡土文化中最富文化魅力的生活方式。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集市正逐渐演变成为城乡居民探寻乡愁、重拾传统、抚今追昔、假期休闲的打卡地。天然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大集不但让忙碌的人们得以放松身心,更让民间消费持续火热,加以互联网直播平台的助力,让农村大集与城市消费相碰撞,焕发出大集新活力,是以民俗文化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之举。 用好“集经济”、提升烟火气,要返璞归真,“有人气”更要“接地气”。大集不仅仅是一个集聚买卖的交易市场,更是乡亲之间交流需求的据点。莒县峤山大集的南涧小米、莒县大姜......物美价廉的土特产琳琅满目;东港区陶家村大集成为大学生的“美食地标”,各种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让青春与烟火气撞了个满怀,“赶集”成为了新时代青年消费的新风尚;岚山安东卫大集“海味”十足,摊位前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奔“鲜”而来...... 几代人传承下来的传统——每五天逢一次集,是伴随乡村文化不断延续的见证,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生活习惯,这也让大集成为农村不可或缺的生活符号。要让大集返璞归真,就要让每个大集既要“有人气”,更要“接地气”,以不同的切入点,精准对标基层民众的生活习惯。 用好“集经济”、提升烟火气,要让集市“活起来”,更要让百姓“富起来”。腊八一过,年关将至。腊月里,年味渐浓,乡村的年货大集上,人群熙攘,买卖兴隆。对山东人而言,年前赶一次大集,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说,则是一番新鲜感十足的文化体验。 透过乡村年货大集的镜头,在人间“烟火气”中,我们可以探寻到“集经济”的“新密码”,“年货大集”是全年最有卖点的大集,车水马龙,喜气洋洋,是农民新年稳定收入的“新起点”。年集,是一年之中乡集文化的高潮,发掘年集新特色,假借新兴势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用好“集经济”、提升烟火气,还要大胆尝试,敢于“旧枝”发“新芽”。除了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味、烟火气,也要契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现实需求,线上 线下同步彰显乡村集市的“魅力”,以吸引新一代年轻赶集人,让乡村大集成为乡村文旅产业新亮点。线上优服务,网红们通过自媒体大展身手,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满怀信心进行直播带货,积极推介山东好品、日照优品,让土特产成为网络购物车最靓的“明信片”;粉丝们可以通过直播带货挑选自己可意的土特产,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多赢之举,即便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年味。 线下也要强保障,把传统意义上只具备经济功能的乡村大集,改造升级为兼具文化、休闲、服务功能的文化品牌,为八方来客提供感受农村乡土气息的休闲购物风向标;让大集火起来,不仅要完善各项管理措施、改善购物环境体验,还要保证车辆停得下、摊位摆得齐、垃圾理得净,要完善农村集市各项管理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让来客逛得省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最美人间“烟火气”,风风火火“赶大集”。热热闹闹的农村大集,聚拢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也展示着厚重且独特的乡村文化底蕴。“线上 线下”相结合,“淳朴 年味 创新”相融合,以举办黄河大集为契机,让更多山东好品、日照优品走出去,让更多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也期待“集经济”这把火烧得越来越旺!(图片源自网络) (沭平线) |